鋼筋加工區理想狀態場地尺寸為:36米長、15米寬(根據場地條件可縮減)。分為原材區、加工區和成品堆放區,按生產流水線劃分設置3區。機械設備擺放位置考慮鋼筋工加工作業時的便捷和工效。其中原材區和加工區設置混凝土硬化(加工區防護棚立柱還需設置獨立基礎),成品堆放區采取石子鋪設硬化方式(節約成本,合理使用石子鋪設硬化替代混凝土硬化,符合綠色施工原則)。
原材區堆放材料為長料鋼筋(12米長規格)和盤圓。其中長料鋼筋需設置分隔的獨立條形基礎。傳統做法為磚砌摸灰并下面鋪石子,造成人工材料浪費并且不符合綠色施工原則。長料堆放區按下圖設置:
立柱側面焊接鋼板,槽鋼與立柱側面鋼板螺栓連接。重復周轉使用。
一般項目常用鋼筋規格為:直徑12/14/16/18/20/22/25共計7種規格鋼筋,長料堆放區設置7個間隔,每個立柱間隔寬1.3米,立柱高0.7米。當遇到項目存在直徑28/30的鋼筋時,相應增加間隔數量。前后排距離2米,共設置4排,共計8米,長料前后兩端探出2米距離(上圖)前后排距離3米,共設置3排,共計9米,長料前后兩端探出1.5米距離(下圖)
一般鋼筋加工過程中需要塔吊輔助吊運盤圓和長料,一般將盤圓按2.5噸考慮。原料區布置需參考塔吊吊重曲線圖進行定位。以中聯重科TC5610型號塔吊為例(下圖)(一般按2倍率a=2考慮),吊重在2.5噸需保證原料區在大臂25米到30米區間。各個項目、各個單位鋼筋防護棚做法不一致,但上圖單立柱做法是最合理、空間利用最充分的做法。

1:彎曲機;編號2:切斷機;編號3:備用切斷機(也可改為其他設備);編號4:彎箍機;編號5:調直機;編號A-D為各機械設備操作臺。因各種設備型號品牌不一致,尺寸不一,上圖僅為相對位置示意圖,現場擺設時實地調整。鋼筋防護棚(白線)尺寸為6米*12米,調直機防護棚尺寸為3.5米*3.5米。(1)彎曲機和切斷機(編號1和2)就近設置,鋼筋切斷后人員直接轉身就可在彎曲機進行彎曲操作。(2)調直機和彎箍機就近設置(編號4和5),鋼筋調直后人員直接轉身就可在彎箍機進行彎箍操作。彎箍機和調直機中間可設臨時調直成品鋼筋堆料區。(3)一般鋼筋班組會設一臺備用切斷機。未設置的現場可考慮布設其它機械。(4)上圖綠色框區域為切斷機切斷時鋼筋甩出易打人區域,需設警示標示,并在編號B操作臺設置限位。(5)上圖鋼筋加工場防護棚為單立柱(中間白色為立柱)。個別項目若是雙立柱防護棚,則中間約2米寬度空間無法利用,需將機器相應外移,但需確保機械可在防護棚邊緣或以外,人員只需操作位置在防護棚內即可。(6)調直機距離被調的盤圓位置距離應在10米左右,不宜過于靠近盤圓。調直機設置喇叭口防護裝置,防止調直鋼筋甩動傷人。

(1)A和D為一般操作輔助臺,可使用方鋼焊接制作(勿用鋼管搭設),并在兩側和上面封板?稍谝粋让嬖O置可開啟的門,輔助臺兼做鋼筋工工具箱。(2)B和C為切斷機輔助臺,方鋼焊接制作,上面不封板(封板不便于鋼筋工抓取鋼筋),同時在上面設置可轉動的鋼管滾筒,便于鋼筋工拉長料鋼筋(見下圖)。

(3)B和C在靠近切斷機1米左右位置設置限位鋼筋,防止切斷鋼筋時側面甩出時傷人。(4)操作臺根據設備的高度和寬度確定尺寸。彎曲機輔助臺長度不得低于8米,切斷機輔助臺長度最低不得低于6米,輔助臺寬度在60-70cm左右。(1)鋼筋加工區設置2個分配電箱,電箱內設置分路空開(帶過載保護功能),可不設置漏保。防護棚內線路設置和接地參照臨電章節內容。(2)鋼筋廢料池尺寸為3米*3米,1.2米高。設置位置靠近加工區防護棚,同時考慮卡車能夠接近裝料。廢料池采用4塊鋼板制作圍護,地面澆筑5cm厚墊層。參照下圖的鋼板定型可周轉做法,4塊鋼板交接部位為可拆式螺栓連接,便于運輸。

(3)防護棚側面廣告參考下圖做法:設置限位彎鉤,廣告布封在鐵皮上(便于廣告布的保護),然后直接套進彎鉤內。

(2)成品堆放區可直接石子鋪設硬化或鋼板、預制塊鋪設硬化,無需一定澆筑混凝土。(3)成品堆放區需注意長料與箍筋分開按類集中堆放。很多人說,我的場地不具備上面的尺寸條件,沒有足夠的地方。雖然上面我們說的布置都是理想狀態,但是如果不弄清楚這些理想狀態下布置配對原則,場地條件改變時,我們將更不會隨機應變。一個合理優秀的鋼筋加工場布置,將極大提高鋼筋班組加工場內作業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速度。你還認為鋼筋加工場很簡單,沒有什么可注意和可研究學習的嗎?